Landproof

新闻详情

敏感性皮肤,你不知道的事(一)

来源:小莱课堂作者:小莱浏览数:49

近年来,敏感性皮肤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提及。到底什么是敏感性皮肤呢?发生机制是什么?发生率有多少?表现如何?如何预防和处理呢?对于这些疑问,让我们逐一道来。


什么是敏感性皮肤?


事实上,关于敏感性皮肤(sensitive skin),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定义。


这就形成了目前相对混乱的局面,专家们依据不同的侧重提出自己的看法,而化妆品企业对其的解读也并不总是那么清晰。


先来看看美国专家Farage MA在2010年提出的定义:


Sensitive skin is defined by the onset of prickling, burning, or tingling sensation due to ultraviolet light, heat, cold, wind, cosmetics, soap, water, pollution, stress, or endogenous hormones, often with the frequent or prolonged use of everyday products, such as cosmetics or toiletries.


大致的意思是,敏感性皮肤是由于多种外在和内在因素所引起的皮肤刺痛、灼热等不适感,这些因素包括了紫外线、冷热刺激、皂、水、污染、化妆品、心理压力及内分泌因素等。


接下来是在国内被广泛接受的王学民教授的定义:


敏感性皮肤,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可以被定义为高反应性皮肤,其特征是对周围环境或局部因素增强的感知反应,更倾向于称之为自我感知性敏感性皮肤(self perceived sensitive skin, SPSS)。


敏感性皮肤的发生机制是什么?


敏感性皮肤的产生机制尚不明确,但有学者根据一些临床现象或实验数据推测可能与神经传导功能增强、免疫反应增强或皮肤屏障功能下降有一定关系。皮肤屏障功能的下降是敏感性皮肤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因为任何角质层的损害均会导致刺激物及抗原的吸收量增加,且易到达血管及抗原呈递细胞,从而使刺激反应及免疫反应易于发生;还会使神经末梢受到的保护减少,使其更易接受刺激信号而增强神经传导。


敏感性皮肤的发生率高吗?


为什么敏感性皮肤愈来愈受到重视呢?因为其有着相当高的发生率。


2008年的一项研究中,1039名受试者填写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不同人种皮肤敏感主观感受的发生率平均为17%;而亚洲人皮肤敏感主观感受的发生率(32%)明显高于平均水平(17%)。


2010年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的研究显示,敏感性皮肤人群数量不容忽视,约为三分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工作环境的改变,敏感性皮肤的发生已经无法让人忽视。敏感性皮肤的表现有哪些?怎样判断敏感性皮肤?如何预防和处理?我们在下一期的内容会详细提及。



文献来源

Farage MA, Maibach HI. Sensitive skin: closing in on a physiological cause. Contact Dermatitis. 2010; 62:137-149.

王学民. 敏感性皮肤的认识与评判.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3, 32(11):685-686.

吴琰瑜, 王学民. 敏感性皮肤的测试及其评定.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3, 9(4):249-251.

F X, S Y, M W, et al. Self-declared sensitive skin in China: a community-based study in three top metropolises.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13, 27(3):370–375.

Farage M A, Katsarou A, Maibach H I. Sensory, clinical and physiological factors in sensitive skin: a review. Contact Dermatitis, 2006, 55(1):1–14.


# robots.txt generated at http://tool.chinaz.com/robots/ User-agent: * Disallow: